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密度低、保温隔音好等优点,在新型墙体材料中应用广泛。在框架结构建筑中,它已成为替代粘土实心砖砌筑填充墙的主要材料。但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砌体容易产生裂缝,本文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,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。
1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裂缝有一定的规律,一般在砌筑后的次年出现。其位置和主要特征如下:
水平裂缝:多出现在填充墙的中部和顶部,梁的交接处和门窗过梁下,有时也出现在墙体与地面的交接处。大多数水平裂缝可以沿着墙的厚度和长度贯穿整面墙。
竖向裂缝:多发生在填充墙中间,与框架柱或剪力墙交接处或与砌体交接处。通常宽度较小。
斜裂缝:一般出现在梁柱交接处、主次梁交接处和门窗洞口处,裂缝宽度和长度较大,基本贯穿墙体,一般沿灰缝或块状裂缝开裂。
漆层空心裂纹:裂纹方向不规则,一般呈网状裂纹,裂纹位置漆层空心。挖漆层的时候可以发现,砌块本身并没有开裂。
2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
从加气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来看,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吸水率大、收缩变形显著的特点,当砌块的含水率不大于5%时,其收缩变形趋于稳定。如果砌块的收缩变形过大,容易造成裂缝。当收缩变形引起的拉应力超过砌块之间的粘结强度时,灰缝出现裂缝;当砌块之间的砂浆粘结强度高于砌块的抗拉强度时,砌块可能会开裂。当砌块在混凝土龄期28d以内时,由于混凝土水化等各种物理化学作用,会产生较大的收缩,所以使用寿命较短的砌块更容易产生收缩裂缝。尤其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,出釜时含水率一般在25%以上,须存放一定时间,以降低含水率,稳定体积变形。一般要求在施工前存放28天,否则容易造成收缩裂缝。可以说,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是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。其形式主要是垂直裂缝。
其次,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率高,但其吸水特性不同于传统的普通粘土砖和混凝土。它们的孔隙呈“墨水瓶”状结构,毛细作用差,前期吸水快,后期吸水慢,但吸水时间长。砂浆保水性和和易性不好,水分容易被砌块吸收,导致砂浆失水,导致强度降低,水化不充分。对于抹灰砂浆,容易造成墙体与抹灰层的分离,产生空鼓现象。由于砌筑砂浆失水后强度较低,砌体抗压强度降低,因此经常出现斜裂缝,严重时会带来安全隐患。
同时,加气混凝土砌块是将加气混凝土毛坯切割而成,加工过程中容易在表面形成疏松层和灰尘。如果在砌筑前没有对墙体进行清理或清理不好,会在砂浆和砌块之间形成隔离层,影响砂浆和砌块之间的粘结力。对于抹灰砂浆来说,容易导致粉刷层空鼓开裂。
从环境温度的影响:环境温度的影响:普通砂浆的导热系数约为0.9W/(m.K),线膨胀系数约为4× 10-4 mm/(m.c),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差约10倍。一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,普通砂浆的导热系数约为0.9 w,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差约10倍。一旦环境温度发生变化,砌筑砂浆、抹灰砂浆和砌块之间就会产生温度应力。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,温度应力过大时,会造成砌块-灰缝和砌块-抹灰之间的裂缝。通常情况下,建筑物顶层阳光直射,在夏秋等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,容易造成顶层梁底部出现水平裂缝和斜裂缝。温度应力也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从设计环节看,构造柱与水平墙梁间隙过大,框架柱与墙体拉结筋间隙过大,墙体与主框架连接处构造措施不合理,建筑较高时圈梁设置不合理,外墙大面积装饰层未设置分缝,无人屋面未设置保温层等。,这些都容易造成填充墙出现裂缝。
从施工环节来说,砌筑砂浆强度低,和易性差,保水性差,使得填充墙的灰缝容易被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收,导致砂浆不足,强度低,难以承受温差和干缩引起的变形开裂。施工中,砌块未提前浇水,或浇水不足,导致砌块大量吸收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中的水分,造成灰缝和抹灰层开裂等。在砌筑过程中,灰缝不饱满,或砌筑速度过快,造成墙体成型后灰缝在上部砌块下沉收缩,造成墙体出现水平裂缝。二次施工中,擦缝设置不合理,导致接缝处出现裂缝。抹灰砂浆强度过高,弹性模量大,收缩变形小,与墙体变形不一致,造成抹灰层空鼓开裂。抹灰层过厚,抹灰砂浆采用细砂,收缩过大导致砂浆开裂。同一面墙上铺设不同批次的砌块,容易造成灰缝厚度和宽度不一致,导致灰缝收缩不一致,出现裂缝。填充墙砌至梁底、板底时,Z上皮块未砌好,导致梁底墙体出现水平裂缝。安装水电设备时,在砌筑钻孔、铺设管道等过程中。,由于罐内管道的局部回弹变形或填充砂浆的收缩,墙体容易出现沿管道或设备的裂缝。